市場情緒如何影響股價?解讀恐懼與貪婪指數的真實意涵
什麼是市場情緒?為什麼它會影響股價?
市場情緒 (Market Sentiment) 是一種集體心理狀態,反映市場參與者對未來股價走勢的預期與情緒反應,它不是財報數據,也不是技術線圖,而是一種「氛圍」,市場整體是偏樂觀還是悲觀,是積極進場還是謹慎觀望,這種情緒會被各種消息面、政策風向、經濟數據,甚至是社群媒體上的輿論所影響。
投資人的心理集體影響市場走勢
股票市場其實是一種心理市場,當多數投資人感到樂觀,願意投入資金、追高買進時,股價自然會上漲,反之當恐慌蔓延、投資人急於賣出求現時,市場也就隨之下跌,這就是市場情緒所造成的「羊群效應」,大家都怕錯過機會或害怕虧損,於是情緒會一傳十、十傳百,加速行情的波動。
恐懼與貪婪在股市中輪替出現
「貪婪」會讓人追高,「恐懼」會讓人殺低,而這兩種情緒,幾乎總是交替在市場中上演,當行情連日上漲,新聞報導樂觀、散戶開始湧入時,貪婪情緒往往達到高峰,而一旦市場出現回檔、利空消息爆出,恐懼就會迅速擴散,投資人爭相出場,這種情緒波動往往比基本面來得快,也更容易造成短期的劇烈行情。
恐懼與貪婪指數是什麼?CNN 的原始模型
恐懼與貪婪指數 (Fear & Greed Index) 由美國媒體 CNNMoney 所提出,目的是量化市場情緒,讓投資人更清楚目前市場處於情緒的哪一端,市場在恐懼時通常被低估,在貪婪時則可能被高估,透過統計數據整理出一個 0 到 100 的分數,幫助投資人評估當前風險與機會。
七大指標來源
CNN 的指數並不是單一數據,而是整合了七個不同面向的市場指標來反映整體情緒,包括:
- 股價動能 (Momentum)
觀察標普500指數與其125日平均線的距離 - 股票需求強度 (Stock Price Strength)
比對創新高與創新低的股票數量 - 股價寬度 (Breadth)
看上漲股票與下跌股票的比例 - 選擇權市場情緒 (Put/Call Ratio)
衡量看跌與看漲選擇權的比率 - 波動率指數 (VIX)
也被稱為「恐慌指數」,反映市場預期的波動性 - 避險需求 (Safe Haven Demand)
比較股票與債券的資金流向 - 垃圾債與國債的利差 (Junk Bond Demand)
市場對風險資產的胃口。
分數區間與意義:Extreme Fear vs. Extreme Greed
- 0–25:極度恐懼 (Extreme Fear)
投資人極為保守,可能是低點機會 - 26–49:恐懼 (Fear)
市場偏保守,觀望情緒濃厚 - 50:中性 (Neutral)
情緒平穩,觀望與進場者勢均力敵 - 51–74:貪婪 (Greed)
投資人樂觀,積極投入市場 - 75–100:極度貪婪 (Extreme Greed)
市場可能過熱,需謹慎評估風險
指數如何反映投資市場情緒變化?
恐懼與貪婪指數之所以受到關注,是因為它往往能「提早」反映出市場的潛在情緒轉變
- 2020年3月 COVID-19 疫情爆發初期,指數一度跌至單位數,顯示市場處於極度恐懼狀態,當時大盤也同步重挫,然而再短短幾週後,隨著市場適應政策與疫苗進展行情迅速反彈。
- 2021年美股全面上漲時期,恐懼與貪婪指數多次逼近 90 分以上,反映市場充斥著樂觀與冒進的氣氛,這時候不少股票的估值已經明顯偏高,之後的修正也印證了「過度貪婪後易回調」。
這些例子顯示,情緒的變化常常領先於基本面,甚至會放大市場的漲跌幅度。
極端情緒下的股市反應行為
當指數落入極端區間 (如極度恐懼或極度貪婪),市場波動往往會明顯加劇,投資人在極度恐慌時容易做出殺低、停損等行為,而在過度貪婪的氛圍下,則可能盲目追價,忽略風險訊號
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市場經常「漲多跌深」,因為情緒推動往往不理性,卻有極強的影響力
投資人誤判群體情緒的當下
許多投資人自認能保持理性,但當媒體、大眾、社群都在喊多或喊空時,心理容易被牽動,跟著群體行動,這種「群體盲點」會讓人錯把情緒當成趨勢,導致追高殺低、違背投資紀律。
情緒指數不只是觀察用的數據,更是一面提醒投資人冷靜的鏡子。
如果你有想了解更多股票資訊,已接觸股票一段時間卻不得要領,股票常見的詞彙基本都了解的話,推薦你這堂由豹投資開設的線上課程👉點我查看,可以試看幾集
課程簡單好懂且親民,教你如何選股、設定停損停利點、了解股票漲跌原因,掌握從基本面、技術面、籌碼面的應用大幅提高勝率,自己上過課程後覺得受益良多
👉如果喜歡我分享的內容,歡迎打賞贊助我|點擊前往
一點點的支持會讓我超開心的((꜆꜄꜆ ˙꒳˙)꜆꜄꜆オラオラオラオラ
留言
張貼留言
為了過濾廣告訊息所以有開啟審核,留言送出後這裡看到都會核准並做回應的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