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益比是什麼?本益比過低是被低估嗎?
什麼是本益比 (P/E Ratio)
本益比公式 = 股價 ÷ 每股盈餘 (EPS)
假設一間公司的股價是 100 元,而它每年每股賺 10 元 (EPS),那本益比就是 10
本益比反映了市場願意用多少倍的價格來買進這間公司一年的獲利,即代表投資人願意為公司每賺一塊錢,付出多少成本。
本益比的用途
本益比經常來評估一檔股票目前的價格是否合理,我自己都是以本益比25以內為基準,並以這個數值來去確認挑選到的標是否有雷區
本益比公式 = 股價 ÷ 每股盈餘 (EPS)
本益比越高或越低是好是壞並沒有絕對,他與整體產業、公司成長階段、甚至市場情緒都有關聯,股價過高或是EPS過低都會讓本益比變得沒那麼準確,最終還是要與同產業數值做比較
為什麼需要重視這個指標?
本益比是一種價格與價值之間的簡化橋樑,它讓投資人能快速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的估值,對價值投資者來說,它是篩選被低估機會的起點,對成長型投資者而言,則能幫助判斷未來成長是否已被市場提前反映。
單看本益比就下結論容易產生誤判,需要搭配多種指標、放進產業脈絡與經營現況中綜合思考。
本益比高與低代表什麼?
本益比的高低並不完全代表這間公司是不是太貴或是被低估,須搭配其他指標才能準確判斷
本益比高的可能原因
- 成長股特性
高本益比最常見於成長型公司,也就是那些未來有潛力擴張營收與獲利的企業,雖然當下每股盈餘還不高,但市場願意先買單,期待公司未來交出亮眼成績。 - 市場炒作或情緒推升
有時候高本益比未必來自公司基本面,而是受到市場熱度、題材或媒體渲染的影響,這類情況常見於熱門產業,如 AI、電動車、區塊鏈等,投資人爭相進場,推高股價,導致本益比偏離合理範圍。 - 預期心理作祟
即便公司當前表現平平,只要市場預期未來會轉好,也可能提前反映在股價上,使得本益比看起來偏高。
本益比低的可能原因
- 價值型股票的機會
有些公司基本面穩健、獲利穩定,但因為產業成熟或缺乏話題,導致股價表現平淡,這類公司常會出現偏低的本益比,被視為「價值股」的標的。 - 獲利能力下滑
如果公司過去賺得不錯,但近期獲利開始走弱,投資人可能下修評價,造成股價下跌,但因為 EPS 是過去的數據,可能還沒跟上下滑趨勢,導致本益比看起來偏低,實際卻是風險預警。 - 產業轉型或結構性困境
當一個產業正處於轉型期,或遇到技術淘汰、需求萎縮等問題,即使個別公司短期內仍有盈餘,市場對其長期發展會持保留態度,也會反映在壓低本益比上。
如果你有想了解更多股票資訊,已接觸股票一段時間卻不得要領,股票常見的詞彙基本都了解的話,推薦你這堂由豹投資開設的線上課程👉點我查看,可以試看幾集
課程簡單好懂且親民,教你如何選股、設定停損停利點、了解股票漲跌原因,掌握從基本面、技術面、籌碼面的應用大幅提高勝率,自己上過課程後覺得受益良多
👉如果喜歡我分享的內容,歡迎打賞贊助我|點擊前往
一點點的支持會讓我超開心的((꜆꜄꜆ ˙꒳˙)꜆꜄꜆オラオラオラオラ
留言
張貼留言
為了過濾廣告訊息所以有開啟審核,留言送出後這裡看到都會核准並做回應的✨